“这个消防设施安得太及时了,现在,我们不用天天为怕发生火灾提心吊胆了。”看到杨家祠堂旁崭新的消防栓和消防箱,天全县仁义镇红岩村4组村民赵晓蓉激动地说,“感谢县人大代表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赵晓蓉念念不忘的,是县人大代表王国勇。
事实的确如此。王国勇,用一场场扎实的调研、一份份沉甸甸的建议、一次次精准的督导,推动全县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实现从“零散补丁”到“系统网络”的嬗变。
脚步丈量民情 数据把脉“痛点”
2022年,时任仁义镇共和村党支部副书记的王国勇当选为天全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村上任职四年,我参与了7次老旧住宅的灭火。”王国勇说,“我是我们村义务扑火队中的一员,村域水资源匮乏,又没有专业的消防设施,每次发生火灾,全靠大家一盆一盆端水灭火。眼看着房屋被火吞噬、小火亡人事故,心都在刺痛。”回忆起灭火经历,王国勇眼眶湿润。
一次次惨痛的教训,让王国勇彻夜难眠。“全县大多数农村缺乏基本的消防器材,农村消防不能只靠运气,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保障!”当选代表的第二年,他走访调研了6个乡镇近50个村组,撰写了《关于在农村聚居区安装消防栓和配备消防水带的建议》。“农村火灾平均损失是城市的2.3倍,而天全90%以上的村庄没有专业消防设施,去年全年农村火灾达113起。”在天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王国勇用翔实的数据和案例向大会反映了农村消防的严峻现状。建议一经提出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县人民政府专项列支70万元,用于农村重点区域消防设施建设。
用心跟踪督导 付出疏通“卡点”
建议提出后,王国勇并未止步。他深知,解决农村消防安全隐患,不能“一提了之”,必须跟踪督办,确保落地见效。为此,他当起了“监督员”,对工程进度、资金使用、后续管理等进行全程跟踪。
在一次跟踪督办中,他发现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工程进展依然缓慢。面对冬季严峻的防火形势,王国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提出建议后我一直高度关注政府的办理工作,多次参与到县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导建议办理过程中,眼看着已到冬季,农村消防问题越发突出,这也成了我心里的一个‘堵点’”。王国勇回忆起当时的焦虑,“好在县人大常委会发现这条建议在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为我们代表‘撑腰’,咬定办理质效不放松,持续多次的跟踪督办让我吃上了‘定心丸’”。通过深入调研,他发现个别承办部门施工组织松散、工程统筹不力是核心问题,在与督导组商量后给出了“不满意”的评价。见人大代表动真格,承办部门知耻后勇、全力推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将全县4个乡镇16个村社区32个消防设施全部安装到位。就这样,在王国勇的用心跟踪下,不仅让“被满意”的代表建议实现“真满意”,更是打通了群众心中的安全“堵点”。
立足长久平安 着力突破“难点”
“用得上、起作用,才能彻底消除群众的心病。”王国勇一边积极参加县消防救援局和镇政府组织的消防知识培训,一边通过“消防夜校”等途径,让全村1500名村民了解消防常识。“看、提、拔、瞄、压”,走到哪里,王国勇都会给群众示范讲解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他说,只有手把手教、面对面练,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处置有方。
“由于去年资金有限,个别镇村还没有安装消防设施,但我在得知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争取相关支持,在全县10个乡镇做到应安尽安时,真的很欣慰。我相信,只要人大代表心系群众,在消防知识普及、消防技能提升上用心用情,就一定会在农村消防安全上有作为、有成效。”
怀揣笔记本,腿沾两脚泥的王国勇,正用实实在在的履职行动,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天全人大 王婷)